
自从迈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便踏上了迅猛发展的高速铁路上。
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从一个人均不到1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一跃而上,连超英法德意日,成为了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大的国家。
到了2015年之后,中国的GDP增长速度更是一度达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GDP总额直逼美国。
这也让这个享受了几十年霸权主义所带来的红利的世界第一大发达国家,时隔多年再次感到了来自其他国家发起挑战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不过,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同样也是充满了未知与挫折。
自从2018年,美国打响贸易战之后,由于受到西方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多轮制裁,再加上三年疫情所带来的阻碍,也让我国的经济市场陷入了一定程度的迟缓阶段。
不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市场体量巨大,基础工业、制造业发展稳定,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顺利完成了经济过渡阶段。
而一些西方国家的媒体,也针对我国稳定的经济市场做出了评析和预测。
当地时间1月4日,比利时“针砭欧洲”网站发表了一篇名为“从长远角度看中国的三个理由”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该网站从能源转型、资本市场、创新领域三个方面对中国的未来经济市场做出了看法。
这也让许多西方国家再次看到了中国在崛起的道路上走得有多么的坚定。
新能源先驱
说起“能源转型”这一方面,虽然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却也已经早早走在了国际的最前面。
早在十几年前,中国就同许多西方国家一道,开始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方面的投资。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政府不断推行政策上的支持,再加上民间力量的融合,中国逐渐成为了全球新能源领域的最大市场。
而国产新能源汽车,如比亚迪、小鹏、理想、蔚来等品牌,也相继成为了国际新能源市场上销售量排名前列的几个品牌。
比亚迪更是在2016年之后,几度超越特斯拉,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全球销售冠军”。
而在植树造林和绿化改造方面,中国也坚决履行着“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不断推行短期和长期的去碳化计划,每年全国的碳排放量也呈指数下降。
而在2022年,中国又加大了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金额达到了5460亿美元,是美国的近四倍之多。
巨量的资本市场
在经济市场方面,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根据2023年年初相关部门的统计,中国的资本市场规模已经突破30万亿美元的大关,继续坐稳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的宝座。
而在A股市场中,其总市值在2021年已经超过了5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8.5万亿美元。
这个体量的股市,即便是放眼全球,也是十分夸张的。
同时,中国的债券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总规模一度突破13万亿美元。
最重要的是,由于政府不断推行政策吸引外来企业投资,这也让国内的资本市场仍然持续着快速增扩的趋势。
可以预见到的是,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的资本市场将很快达到100万亿美元。
世界“创新大国”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评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而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拓展,同样让全球各国刮目相看。
目前,中国的专利申请平均每年以48%的速度增长,成为了创新力排名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根据中新社1月4日发布的报道: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当天所召开的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表示,中国2023年全年共授权专利364.9万件,包括发明专利92.1万件、实用新型专利20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63.8万件。
如此巨量的专利申请和授权规模,也为中国迈进“创新性大国”做出了有力的支撑。
而在互联网领域当中,“中国制造”更是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了极大的影响力。
根据统计,美国在2023年手机市场中下载量最大的10个应用软件里,有4个都是来自于中国。
其中,总部位于中国广州的国际跨境电商软件Temu更是登顶苹果商城下载量榜首的位置。
更不要说,即便受到美国多次限制,仍然屹立在前五位置中的Tiktok。
再加上新能源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多项技术突破,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了毋庸置疑的“创新型大国”。
